• 1
  • 2
  • 3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钢厂频道 > 生产管理 > 经营管理
攀钢创新聚势催蝶变 科技赋能谱新篇
发表时间:[2024-02-23]  作者:本站  编辑录入:本站  点击数:44

2023年12月12日,攀钢牵头申报的2个“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钛合金无缝管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钒钛磁铁矿中钒钛高效回收与高值利用技术”通过科技部立项。这表明,攀钢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能力持续增强。

2023年,攀钢科技创新的步伐走得很坚实,也很有力量。

这一年,攀钢主导成立国家钒钛产业联盟,牵头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荣获“四川省年度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称号;成都材料院入选“科改示范行动标杆”名单;股份公司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实施方案被国务院国资委评定为A+级;西昌钢钒荣获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称号;股份公司及其下属单位重庆钛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这一年,攀钢科技创新潮涌加速。“含钒铁水转炉高效提钒关键工艺技术开发及应用”等多项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攻克超细粒级钛铁矿高效回收世界级难题;“5G全连接智能采矿技术研究项目”全国榜上有名,开创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局面。

1、自主创新再现突破

攀钢因科技创新而兴,科技创新是攀钢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3年,攀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突出国家关键核心技术任务担当,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承担的国家项目和课题数量创历史新高,充分展示出成为新鞍钢科技创新驱动重要一极的使命担当,提升了行业影响力。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在专项领域,四川省领导多次对攀钢在钒钛及特钢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展予以批示肯定。在普钢领域,1750m3高炉实现长周期高水平运行,某重点铁路钢轨已供货试铺。在钒钛领域,形成超细粒级钛精矿回收利用技术,示范线实现达产达效;建立钒渣钙化熟料酸浸提钒工艺制度并在产线推广应用,支撑西昌钒制品氧化钒收率显著提升;攻克含氨气体收集与吸收等难题,探索出钒渣低钙焙烧—碳酸化浸出提钒新技术;完成大型倒U型炉生产高品质海绵钛工业试验;全球首创卷式法制备0.5×1030mm宽幅冷轧钛钢复合卷工艺技术。

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行列。加快实施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方案,并通过鞍钢集团组织的国内顶级专家院士评审和中咨公司组织的答辩。围绕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制订《中央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行动计划工作台账》。融入苏州实验室、中央企业高端金属材料开发创新联合体、中国铁路钒钛联盟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已获批或列入重点支持方向项目5项。获评四川省2022年度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专利创新优秀品牌,入选专利创新优强企业。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汽车工程协会科技奖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4项、全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首届新材料创新大赛奖1项、四川省专利奖二等奖1项,鞍钢集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专利预警体系建设,全年获得国内授权专利607项、PCT专利21项,海外发明专利18项。

2、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钒钛磁铁矿高炉长周期稳定运行与高效冶炼技术”是2023年攀钢“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一年来,研究院会同攀钢钒、西昌钢钒,着力开展焦化、烧结工艺保障能力攻关,围绕“高钒钛矿比例、高球团矿配比、高富氧大喷煤”三个核心,打通了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大型高炉冶炼工艺流程长周期运行关键控制点,形成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工艺技术操作体系,助力攀钢钒钒钛矿比例由2022年的68%提高到2023年的70%以上;西昌钢钒1号高炉稳定生产1000多天,两地高炉利用系数均创历史新高。这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仅攻克了攀钢高炉生产波动顽疾,还实现了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低成本绿色高效冶炼系列技术突破。

一年来,攀钢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围绕矿产线、钒产线、钛化工产线、普钢产线、特钢产线等,结合《奋力将钒钛产业打造成为鞍钢集团第三极实施方案》,按“科研立项要更加聚焦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要求,制订实施科技支撑产线竞争力提升重点工作方案,实施科技支撑产线为载体的19项代表性项目,全面加强高质量科技供给。全年19项科技支撑项目技经指标优化率达到98%,实现科技降本9.1亿元。加快产线技术转换创效,产线产能利用率超过100%的产线达到30条,铁精矿、钛精矿、钒、海绵钛、钛材等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完成鞍钢集团对攀钢5项科技指标考核,11项攀钢科技指标进度完成率达100%,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普钢产线,形成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大型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操作技术体系。攀钢钒2号板坯连铸机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21大类中高端钢种试制,高强耐候光伏用钢等5大类钢种实现规模化生产。1450热轧产线打通800兆帕级汽车结构用钢、高级别管线用钢等新产品工艺路线,实现批量稳定生产;开发1.2至2.75毫米等薄规格高强钢。高温碳化示范线碳化电炉炉龄首次突破2000炉大关。

——钒钛产线,突破高纯氧化钒深度除铬及杂质控制技术,新建的千吨级高纯五氧化二钒产线实现达产。形成超细矿硫酸法钛白制备技术,R-298、R-248初品等合格率显著提升。破解硫酸钛白废酸综合利用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实现废酸规模化综合利用。

——矿资源产线,聚焦铁精矿提质及应用技术攻关,矿业公司选矿分公司、新白马公司铁精矿全铁品位较基准提高1.0至1.5个百分点,为攀钢高炉经济冶炼和碳排放目标实现提供了强力支撑。

——特钢产线,高品质钛及钛合金棒管线材关键技术实现突破,TC4钛合金产品实现量产。全年专项特钢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9%。积极探索出超高强钢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余料返回料高效利用关键技术,返回料回收400余吨。首次成功试制出特种热轧扁钢。

——钛金属产线,试制出首卷厚度0.5毫米薄规格冷轧钛钢复合卷。实现钛合金锻件首次出口。专项钛合金销量较2022年大幅增长。

——新产品攻关方面,完成出口钢轨、新型耐候钢、高温合金等15个攻关项目进度目标,重点新产品推广量38万多吨,完成全年目标140%。

3、科技生态优化赋能

“去年,我和团队负责的‘数据驱动的合金材料性能预测模型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成果,成功应用于铁路局石板滩、河口南焊接基地,同时还与重要下游客户签订了相关科研合同。”近日,成都材料院材料数学所副所长、博士刘庭耀说,“成绩的背后,得益于团队协作,更得益于院里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入职成都材料院仅三年的博士陈文雄,在院里支持下,毅然带领团队,承担了1项四川省重大科技研发项目、1项攀钢揭榜挂帅重点项目。他说:“成都材料院有我和团队实现梦想的舞台,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攀钢和政府的肯定。”

树木参天,离不开肥沃水土。创新繁盛,得益于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2023年,攀钢全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93%,前所未有。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通过深化研发单位公司制运营、科研项目合同制管理、创新实效分享制等一系列科改,完善了科技战略、发展规划、项目计划、科研管理、成果转换等全链条科技管理流程,强化了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厚植了科技创新土壤,营造了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利用“人才飞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等,引进成熟人才15人,激发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合力,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加速涌现。

攀钢钒型材轧制二级专家陶功明、研究院钛化工技术研究所所长杨仰军荣获“鞍钢科学家”荣誉称号。“高端海绵钛制备技术及系列产品”攻关团队入选攀枝花市创新人才(团队)。钒资源绿色智能制造项目团队、高速重载钢轨开发及应用团队荣获鞍钢集团“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团队”称号。“熔盐氯化副产废盐资源化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基于提钒—炼钢流程优化的转炉绿色洁净化工艺技术研究”等项目,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

蓄能聚势逐春潮,创新引擎劲力强。新的一年,攀钢正加速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快速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引领“钒钛优先、矿山稳产、普钢做精、特钢做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鞍钢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更多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