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炼铁问题

问题 : 各位专家; 我现在碰到一个难题;有一座60立米炼富锰渣的高炉;从去年11月23日开炉到现在已炸瘤五次;结瘤位置在炉腰处; 并且是环形瘤;第一次开新炉情况较好;后来高炉停电一次后炉况恶化;后停下来炸瘤;炸瘤后炉况一直没有好转消耗高;开炉时用的是8个80毫米的风口;长度300毫米长;炉缸直径2.6米;炉腰是3.4米;炉喉是2.2米;高径比是2.91;风口角度11度;风机8000水柱;风量370立方米每分钟;后来有人建议用100毫米的风口;并采用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没有10天高炉又结瘤了;焦碳负荷2.45左右;3月12日炸瘤后用72亳米的风口;350毫米长;想办法把矿石布到边缘;炉况比前面好;但比开新炉时差一些;现在炉腹和炉缸都无内衬了;炉腰到了3.6米了;现在负荷有3了;最主要的问题是前面几次渣还原差渣中含铁百分之五;生铁含锰百分之五;含硅最高百分之七;3月13日后渣中铁低下来了;百分之二左右;铁中锰百分之四;生铁含硅还有百分之三至四;请问专家这是怎么回事;谢谢
用户 : 李安宁 发布时间 : 2012-03-29
刘文娟:你好!你说你现在碰到一个难题,根据你的介绍,我认为你碰到的难题是生产落后。一座60立米炼锰渣的高炉,不到4个月就炸瘤5次,可见不是一般的难题。要解决生产落后的问题,事先要有一个规划。在这个规划中,要谈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生产落后原因的分析,其中包括结瘤原因分析。但是你们没有分析结瘤的原因,便盲目的炸瘤,结果是炸了又结,结了又炸。一共搞了5次。然后“请问这是怎么回事?”简单的回答是:落后。一般规程上说,高炉结瘤原因如下: 1,原燃料因素: 矿石软化温度低,难还原,融化区间宽。 还原出来金属铁,熔化后混入粉料、石灰石,特别是初渣碱度升高后会变粘稠,靠近炉墙可能会凝固。高炉用料不能吃仓底(粉末多)、落地烧结矿、粉末多的炉料。 炉料的透气性与炉料的热稳定性、还原性、低温还原粉化率,焦炭的反应性有关。要努力提高原燃料质量和料柱透气性。 2,高炉操作因素: 高炉使用含铁高的炉料,在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下,边缘气流过份发展、炉料易熔化,在炉温剧烈波动,频繁发生崩料、悬料、难行、管道行程的情况下,在炉内周边温度不断变化条件下,又频繁休风、坐料、崩料,慢风条件下,易产生炉瘤。 特别是炉温波动大的高炉,软熔带波动,当温度降低时,使熔渣、熔铁被凝固沾在炉墙上。 3,碱金属循环富集因素: 碱金属熔化温度低(KF为850℃,K2CO3为901℃,KCN为662℃,Na2CO3为850℃,Na2SiO3为1089℃等)造成炉料过早熔化。在炉温波动时易粘炉墙。 碱金属在挥发后上升被粘土质耐火材料吸收,或因炉墙凉而再凝固。所以要求炉料含K2O+Na2O<3.0%。 按常理你们应该对照规程分析一下结瘤的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的措施。这样就不会反复,走这么多弯路。顺便提醒你一下,上述是高炉炼铁结瘤的原因,你们的高炉是炼锰渣的高炉,结瘤的原因还要具体分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你自己就会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安宁 2012.3.29
奖励金币   
用户 : 车奎生 发布时间 : 2012-03-28
你好,提问题的朋友。 这是一个小高炉冶炼富锰渣,生产高锰铁水的问题,由于锰的还原消耗大量的炉缸热量,因此对生铁含硅、铁水物理热要求很高,不仅造成高炉焦比高、产量低,而且对炉渣碱度和炉渣成分的要求均提出了独特的要求,也就是说对热制度、造渣制度和送风制度的合理有机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部调剂必须合理才能保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否则极易导致炉缸石墨碳和高碱性堆积,炉墙结硫首先是因为炉缸工作不均匀不活跃、炉缸堆积下部初始煤气流分布不合理逐步加重后造成的。 你们后来采取适当缩小进风面积、适当增加风口长度和适当抑制边缘煤气流的措施,应该是合理的,关键是要找我好这些参数的量和度,但你们风口斜度11度,我觉得太过分了,不利于炉缸初始煤气流的合理分布和稳定,建议你们把风口斜度缩小到7度以内。 适当控制充足的生铁含硅、含锰量,控制稍低的炉渣碱度和稍高的炉渣氧化镁含量是必须的,至于生铁含硅、炉渣碱度、炉渣氧化镁含量多少适宜,这需要你们在日常冶炼中逐步摸索。 完全照搬普通矿冶炼规律,肯定是行不通的,建议你们按照合理的【Si】+【Mn】范围,作为化学热的控制标志。 由于你们高炉的原燃料条件和正常炉况下铁水和炉渣成分、高炉其他操作参数以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没有介绍,我只能大体给你回答这么多了。 车奎生 2012.3.28
奖励金币